第64屆(2024年春季)青島(黃島區)全國制藥機械博覽會
太倉正信干燥設備科技有限公司
展位號:CS-13 原料藥機械“四”號館(CS館)
時間:2024年05月20日(周一)-05月22日(周三)
地址:青島世界博覽城國際展覽中心
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三沙路3399號
歡迎大家蒞臨展會,參觀指導
歡迎來電預約:18862680117 黃曉冬
藥店又迎一波搶購潮,這一次的主角是奧司他韋!
據新華社消息,近日甲流和諾如病毒感染進入高發季。此輪流感以甲型H1N1為主,國家流感中心監測數據顯示,2023年第七周(2月13日至19日),南、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繼續上升,A(H1N1)pdm09為主、A(H3N2)亞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。南、北方省份流感樣病例百分比略有上升。本周共報告108起流感暴發疫情,其中94起為A(H1N1)pdm09,6起為A(H3N2),4起為A型(亞型未顯示),4起為流感混合感染。
01藥店迎來搶購潮
受甲流高發影響,其他搜索及報道量呈顯著上升趨勢,奧司他韋因此日漸走俏。北京多家藥店表示,近期由于患“甲流”的人多,很多人都來藥店購買奧司他韋。有藥店工作人員表示奧司他韋出現斷貨;有些藥店的奧司他韋顆粒和膠囊剛剛賣完,工作人員表示“可以過一兩天再來問問”。
某電商平臺顯示,15mg*10袋/盒的磷酸奧司他韋顆粒標價60元,月銷量6萬+,另一規格銷量也達1萬+;75mg*6粒/盒的磷酸奧司他韋膠囊標價85元,月銷1萬+;磷酸奧司他韋干混懸劑價格為109元/瓶,銷量2000+。
據了解,奧司他韋是一種作用于神經氨酸酶的特異性抑制劑,可抑制流感病毒數量的進一步增加,從而抑制流感病毒在體內傳播以降低致病性。主要用于甲型、乙型流感的治療和預防,被外界認為是治療甲流的“神藥”。
米內網數據顯示,奧司他韋在三大終端6大市場的合計銷售峰值在2019年達到65億元,2020年受疫情沖擊需求減少,銷售額出現持續下滑。
近三年奧司他韋的銷售情況(單位:萬元)
來源:米內網數據庫
米內網最新數據顯示,2022上半年在公立醫院終端(城市公立醫院+縣級公立醫院),奧司他韋恢復正增長態勢,增速超過286%,而在公立基層醫療終端(城市社區中心+鄉鎮衛生院)漲幅達47%,2022年預計在中國城市實體藥店終端也有43%的增長。隨著國內流感發病率走高,抗流感病毒藥物的需求依然較大。
02患者不宜自行服用奧司他韋
甲型H1N1流感,簡稱“甲流”,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,具有非常強的傳染性,潛伏期為1-3天。
感染“甲流”后,患者主要表現為突然的高熱,常有咳嗽、咽喉痛、鼻塞、流涕等呼吸道癥狀,伴有頭痛、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適, 一般癥狀持續3-4天。發熱體溫可達39℃~40℃,有的會發生胃腸道的不適感。
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甲流了?據央視網,醫生表示,近期發燒乏力可能是甲流,可以去醫院進行核酸檢測,核酸檢測同樣能測出甲流病毒。而如果出現腹瀉的癥狀,則要重點考慮可能感染了諾如病毒。感染甲流病毒后一般消化道癥狀會更輕。
另外,甲流的癥狀和新冠癥狀有許多類似的地方,因此不少人一開始都以為是“第二輪新冠”來了。那么,民眾該如何區別兩種病毒呢?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劉繼海表示:
普通感冒是正常的呼吸道定植的病毒,沒有季節性,如果沒有什么基礎疾病,免疫功能正常的人,癥狀可以很快能緩解。流感的突出的特點是有傳染性,癥狀更重,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全身的癥狀,比如乏力、全身酸痛等。
新冠病毒造成的感染傳播性更強、傳染性更強,除呼吸道癥狀以外,全身的感染的癥狀,比如乏力、全身酸痛、咽痛,包括后續的咳嗽、咳痰,這些癥狀其實還是相對比流感要更重一些。除了癥狀判斷以外,最快速的檢驗方式還是抗原檢測。
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提醒,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,奧司他韋等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是甲流的預防和治療藥物。但奧司他韋這類抗病毒藥物屬于處方藥,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,不宜自行服用。
03藥店要做好這些事
與以往囤藥潮不同,這一次的囤藥主角奧司他韋屬于處方藥。
人民網在評論中再次強調,處方藥即必須憑執業醫師開具的處方才可以調配、購買,并且要在醫生、護士、藥師及其他醫療專業人員的監督和指導下才可使用的藥品。
作為國家藥品重點管理事項,國內多部法律法規都對處方藥的銷售作出了明確規定?!皧W司他韋熱銷,無疑是對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發出的警示:線上線下的藥店在銷售處方藥的時候,有沒有遵循法律規定查驗處方、落實藥師審核制度?只有從嚴把關,才能避免誤用、濫用、過量服用事件,從而保障用藥安全?!边@也給藥店提了個醒,在銷售相關藥品時,一定要從嚴把關。
從某種意義上說,囤藥實際上也是在“囤積”恐慌。對此,有專家表示,“一次次囤藥風波背后反映的是民眾焦慮,爆發性供應失衡很難在短時間糾正,但在表現形式上零售藥店也深陷其中,畢竟亂象的終端在藥店,根本上來說這是一次極大的全民教育。”
幫助民眾樹立起科學的健康觀念與用藥常識,消除盲目“囤積”藥品的恐慌,藥店顛覆轉變的契機。經過幾輪囤藥潮,藥店可以考慮積極轉身投入健康管理,讓藥品銷售形成閉環生態。如果藥店可以積極介入醫療服務和科普教育,或許可以遏制部分不理性的囤藥行為,也能更好發揮執業藥師自身價值,尤其在一些慢病管理領域還有很大發展空間。
綜合自北京日報、人民網、紅星資本局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