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8年核醫學市場將突破千億元,國內藥企積極布局! 文章鏈接:制藥網 https://www.zyzhan.com/news/detail/90224.html
作者:太倉正信干燥 來源:制藥網 日期:2023/10/16 15:27:19 人氣:1975
核醫學的優勢在于其精準度和靈敏度較高,能夠有效地檢測和治療疾病。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,核醫學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,如惡性腫瘤治療、放射性核素診斷、PET-CT診斷等。近年來,核醫學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,未來發展前景值得期待。數據顯示,2022年全球核醫學市場規模達591.18億元,預計到2028年,全球核醫學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千億元。
截至目前,FDA批準了9個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上市,主要來自于諾華等頭部企業。我國的核醫學起步較晚,特別是在核藥研發領域,與歐美存在較大的差距。目前,國內已上市的核藥也均為進口藥物。
2021年6月,國家原子能機構等八部委聯合發布了《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(2021-2035年)》的文件,強調了放射性藥品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。規劃指出加快放射性新藥研發、加快核醫學高端診療設備研發。
在利好政策支持下,國內核醫學行業發展加快,賽道上已有多家國產藥企入局,如中國同輻、東誠藥業、瑞迪奧、遠大醫藥等。
從國內藥企在研放射性藥物的進展來看,瑞迪奧開發的99mTc-3PRGD2(锝[99mTc]肼基煙酰胺聚乙二醇雙環RGD肽注射液)進展居前,該產品于2018年5月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臨床試驗批件,并于2021年完成臨床III期試驗,達到了主要終點和次要終點。
2022年1月,作為中國頭個核醫學腫瘤顯像診斷1類新藥的99mTc-3PRGD2臨床三期實驗結果發布,其臨床結果顯示:99mTc-3PRGD2 SPECT/CT具有良好的安全性;與18F-FDG PET/CT的“頭對頭”研究結果顯示,其對肺癌淋巴結轉移診斷的特異性和準確性明顯高于18F-FDG PET/CT,對肺部腫瘤良惡鑒別診斷的準確性無顯著差異。該藥上市后,將有望開創中國核醫學腫瘤診斷新局面。
值得一提的是,作為一種全身廣譜腫瘤顯像劑,99mTc-3PRGD2除了肺癌外,還有望用于乳腺癌、食道癌、甲狀腺癌、黑色素瘤等腫瘤,以及心腦血管疾病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肝纖維化等其他疾病的診斷。
除了99mTc-3PRGD2,國內還有多款在研核藥已推進到臨床三期階段,包括18F-alfatide、18F-APN-1607、Lutetium[177Lu]Oxodotreotide、68Ga-P16-093、177Lu-edotreotide等,適應癥多集中于腫瘤領域。
據悉,日本新旭和蘇州新旭持有的用于PET影像診斷類藥物Tau蛋白正電子攝影示蹤劑(以下簡稱“18F-APN-1607”),該產品的在研適應癥涉及阿爾茨海默病、帕金森綜合征以及進行性核上性麻痹治療領域。
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起病隱襲、病因未明的原發性、進行性發展的致死性神經退行性疾病,是早老性癡呆和老年性癡呆的統稱,相關報告數據顯示,2019年,中國阿爾茨海默病(AD)及其他癡呆患病人數為1314.40萬例,這些患者群體仍存在尚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。
公開信息顯示,18F-APN-1607是能夠與腦內積蓄的Tau蛋白進行特異性結合從而實現診斷阿爾茨海默病的制劑。該產品在診斷過程中具有顯著優勢,包括靶點優勢,可以實現更早診斷;化學結構專一性,18F-APN-1607對Tau靶點專一性強,可同時結合3R和4R Tau亞型,對于非AD-Tau相關疾病,如PSP、CBD具有檢測潛力。
2022年12月7日,東誠藥業宣布全資子公司煙臺益泰擬以現金800萬美元、1400萬人民幣及200萬美元的里程碑款,引入18F-APN-1607產品,獲取其在阿爾茨海默病診斷藥物方面的研發優勢,獲得臨床批件和全部研發資料,并獲得該產品在中國大陸地區的臨床開發、生產和市場銷售的獨家權利,從而豐富其核素藥物產品管線。
免責聲明:在任何情況下,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,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。
文章鏈接:制藥網 https://www.zyzhan.com/news/detail/90224.html